治疗方法:
用中药散外敷脐部,中药散组成:大黄、酒黄柏、制附子、肉桂、冰片、按3∶2∶2∶1∶0.5比例配药,辗成米粒状备用。
用法:治疗时先用酒精常规消毒脐部及脐周皮肤,湿毒内蓄型取上药散6~8g,湿浊瘀阻型取上药6g加水蛭1g,红花1g,调黄酒(50度纯米酒1000ml浸大黄50g即成)外敷脐部并加贴麝香风湿膏固定药散,2天敷药1次,6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人体质及反应情况,适当调整大黄比例,以病人每日排出1~2次软便为宜。
同时采用优质低蛋白高热量饮食,并以西医手段控制高血压、治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以肾功能严重损害且全身多系统受累的复杂病症,祖国医学认为涉及五脏及胃、肠、膀胱等腑,多数病人由于湿浊蕴结中焦,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而通腑泄浊、活血化瘀之中药多苦寒碍胃,故服汤药后每因脾胃受损而影响疗效。开辟新的治疗方法及新的给药途径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中药散脐敷治疗机制探讨:
(1)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强,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
(2)脐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层,对外部刺激敏感,药物直接刺激脐部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传达全身,以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和免疫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中药散脐敷中医治疗机制探讨:
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病内蓄或湿浊瘀阻为标,而神阙穴有温阳固脱,理气化湿之功,该穴位于皮肤菲薄的脐部,对刺激敏感且药物易于透皮吸收,该穴居任脉,通督脉、带脉,与十二经脉关系密切,为天地之元、阴阳之寄,人病不外元气虚弱、阴阳失调,中药散脐敷能激发人身正气,达到阴平阳秘、邪去正安。
中药散以制附子、肉桂、大黄、酒黄柏为主要成分,制附子、肉桂温肾健脾,大黄通腑泄浊,活血化瘀,水蛭、红花活血行瘀,酒黄柏清热燥湿解毒,而取气味俱厚之肉桂、冰片、生姜及麝香风湿膏能通经络,而且有促进其他药物透过吸收的作用。
中药散脐敷治疗的优越性 :
(1)对早、中、晚慢性肾衰竭有一定治疗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肌酐及尿素氮,延缓肾衰进程;
(2)能改善临床症状,对湿毒内蓄型疗效优于湿浊瘀阻型;
(3)治疗方法简单,易学易操作,病人无痛苦,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人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